征求意见稿 |
|
标准草案 |
标准草案.pdf
|
|
项目申报书 |
项目申报书.pdf
|
|
基础信息 |
|
标准性质 |
推荐性国家标准
|
|
标准类别 |
方法 |
制修订 |
制定 |
|
|
归口单位 |
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
执行单位 |
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主管部门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
|
起草单位 |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
目的意义 |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国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全球第一。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2022年上升至482万。我国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指出,应加强癌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集中优势力量在发病机制、防治技术、资源配置、政策保障等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有效减少癌症危害,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良好基础。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是东亚人群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0%~40%。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检测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决定患者是否能够应用EGFR-TKI治疗的先决条件。根据《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16版)》推荐,EGFR敏感突变包括外显子19缺失突变(19del)和外显子21点突变(L858R),以及双突变(19del/L858R,T790M/19del,T790M/L858R )和一些罕见突变(G719X,L861Q,S768I);另外还应包括两个耐药突变,外显子20插入突变(20ins)和外显子20点突变(T790M),近90%的EGFR基因突变是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和21外显子点突变(L858R)。
数字PCR是一种核酸分子绝对定量技术,相较于传统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定量方法不依赖标准曲线,对抑制剂耐受性更强,特异性强且灵敏度高,因此在基因检测中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针对EGFR基因突变检测,建立了19del/L858R/T790M基因突变数字PCR方法,并且作为参考测量方法已收录于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数据库。
因此,基于前期工作,制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系列国家标准将为我国EGFR基因突变检测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统一的参考测量方法,提高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癌症筛查及治疗提供可靠数据。 |
|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
|
本文件描述了基于数字PCR方法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20点突变T790M丰度参考测量程序的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测量过程及数据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室建立和运行经测序确认包含EGFR T790M点突变的基因组及质粒DNA样本的基因突变丰度参考测量程序。
本文件不适用于EGFR未知基因突变的定量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