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规程
Technical Guidenline fo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alysis of Tum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行业标准计划《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规程》由SMD/TU 007(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征求意见稿
标准草案 标准草案.pdf   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pdf  

基础信息
标准性质 推荐性行业标准 标准类别 方法标准
制修订 制定 项目承担单位

起草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标准实施可行性评估

目的意义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功能缺陷导致,这一分子特征在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等相关实体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林奇综合症的主要表征。近年来,NCCN,ASCO,《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等都阐明了MSI的重要意义。目前MSI被广泛应用于林奇综合征的筛查,结直肠癌化疗药物的疗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读,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预测等。 目前MSI的检测方法有免疫组化分析,PCR方法,高通量测序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相关MSI检测的方法,软件,产品被大规模推出。各相关方法和软件使用的检测位点,判定阈值,实验方案等均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因此,迫切需要统一的MSI检测标准,指导MSI在临床的规范化检测。本提案内容拟针对MSI的定义、术语、检测技术规范、数据格式、软件参数、判读阈值等进行规范化评价,有助于实现MSI的规范化检测和广泛应用,进而推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拟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开展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医学实验室,在开展临床检测前检测流程建立及方法学性能确认过程中使用。也可供体外诊断开发商、制造商,以及相关研究和诊断机构参考使用。 本文件适用于高通量测序方法,能够一次并行对大量核酸分子进行测定的技术,能够同时获得多个样本大量微卫星位点的变异信息,通常一次测序反应能产出不低于100个微卫星位点的信息。如Illumina平台、MGI平台等测序方法。本文件不适用于PCR或者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本文件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MSI检测相关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测试方法、判读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