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冲击波治疗设备
Intravascular shock wave treatment equipment
  行业标准计划《血管内冲击波治疗设备》由SAC/TC10/SC5(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电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征求意见稿
标准草案 标准草案.pdf   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pdf  

基础信息
标准性质 推荐性行业标准 标准类别 产品标准
制修订 制定 项目承担单位 /

起草单位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标准实施可行性评估

目的意义
(一)必要性 周动脉疾病(PAD)和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发病率高,且正以迅猛的速度逐年增长。在我国超5000万PAD患者中,预计超50%表现为外周血管钙化。冠状动脉钙化在60-6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80%。2020年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人数超2亿。 目前,针对严重钙化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球囊高压扩张、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旋磨术等。而针对狭窄程度较高钙化严重的病变,现有技术存在很多问题。血管内碎石术技术的出现为严重钙化病变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经过多项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研究已被证明在治疗冠状动脉、外周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和极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血管内冲击波治疗及附件器械市场需求巨大且非常紧迫。 基于市场和技术优势,国内已有超过二十多家企业包括苏州中荟、微创、乐普和沛嘉等医疗器械公司投入到该类产品的开发中,而且逐年在增加。其中已有5家公司此类产品获批上市,预计今年将额外新增3家公司。目前该产品市场已逐渐成熟,但目前国内外均暂无该类产品的行业和国家标准,用于规定其性能和安全要求。所以急需新增一项行业标准,规定产品性能和安全要求,便于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也希望在该领域我们国家标准能走在世界前列,引领世界标准制定,同时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部署。 (二)可行性 1.指标科学性:已有多款相关产品通过了注册审批,其技术指标为新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法律基础。 2.产业基础:随着多家企业如中荟医疗、赛禾医疗的产品相继获批,说明该领域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积累,为新标准的推广实施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3.市场基础:随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积极反馈,医生和患者对冲击波疗法的认可度提高,为新标准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4.标准适用基础:伴随多款产品的商业化,相应的同行业公司研发与测试体系也在逐步完善,有利于新标准的快速普及和正确执行。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一)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血管内冲击波治疗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性能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血管内冲击波治疗设备及其配件血管内冲击波导管,预期用于带有钙化病变的血管系统的预处理以及球囊扩张。。 (二)主要内容 1.设备输出参数要求:根据实际临床需求确定设备输出性能。 2.与导管配合要求:根据设备软件与导管的配合逻辑,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和逻辑进行确定。 3.冲击波脉冲性能:设备实际输出的高电压脉冲会通过液电效应转换为冲击波脉冲,根据实际临床需求确定冲击波的输出能量参数,需要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 4.安全要求:根据有源器械应满足的强制性标准,确认设备产品的安全要求。 5.其他功能:根据临床实际使用需求,产品应提供的部分功能,防止实际临床过程中出现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