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学 口腔畸形的命名 第1部分:口腔畸形的表示规范
Dentistry Nomenclature of oral anomalies Part 1: Code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oral anomalies
  国家标准计划《牙科学 口腔畸形的命名 第1部分:口腔畸形的表示规范》由SAC/TC99(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征求意见稿
标准草案 标准草案.pdf   项目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pdf  

基础信息
标准性质 推荐性国家标准 标准类别 基础
制修订 制定  
归口单位 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采标情况
  本标准 等同采用 ISO 国际标准:ISO 16202-1:2019。
  采标中文名称 : 牙科学 口腔畸形的命名 第1部分:口腔畸形的表示规范

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目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口腔临床技术的革命性改变,口腔畸形命名标准需要更新。口腔畸形包括发育或后天异常,口腔黏膜病变、牙周疾病、牙体牙髓疾病、牙周囊肿和颌骨囊肿、口腔恶性肿瘤、唾液腺疾病、口腔颌面肌肉病变、口腔颌面外伤和其他口腔病变,是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因此,明确和统一的命名标准对口腔畸形的描述和理解至关重要。 制定国家标准能够纳入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提高口腔畸形命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统一的命名标准有助于解决医疗行业中存在的混淆和不便问题,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学习交流和科研合作。对医生来说,准确的命名标准对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统一的命名标准可帮助牙科医生准确描述患者的口腔畸形,并提供更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与全国学术机构、口腔院校等合作,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的科研成果、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现有的病变命名标准,准确把握现状并做出改进。与口腔医学领域的专家合作,共同讨论和制定方案,确保命名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推动学术交流和发展。 综上所述,按照新版ISO标准制定“牙科学 口腔畸形的命名 第1部分:口腔畸形的表示规范”国家标准对于跟进最新科学进展、促进口腔医学疾病诊治水平、实现统一命名、提高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具体描述了牙科学口腔畸形的表示规范,包括发育或后天异常、受影响的口腔结构、异常的类别和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