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学 口腔畸形的命名 第2部分:牙齿发育异常
Dentistry Nomenclature of oral anomalies Part 2: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of teeth
  国家标准计划《牙科学 口腔畸形的命名 第2部分:牙齿发育异常》由SAC/TC99(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征求意见稿
标准草案 标准草案.pdf   项目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pdf  

基础信息
标准性质 推荐性国家标准 标准类别 基础
制修订 制定  
归口单位 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采标情况
  本标准 等同采用 ISO 国际标准:ISO 16202-2:2019。
  采标中文名称 : 牙科学 口腔畸形的命名 第2部分:牙齿发育异常

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目的意义
牙齿发育异常是指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可以影响牙齿的外形、结构和功能,进而引发各种口腔问题。这些病变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而牙齿发育异常的诊断则依靠口腔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然而,目前对于牙齿发育异常的命名却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了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在病变的诊断、分类和命名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国家标准对于标准化诊断和治疗牙齿发育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国家标准能够减少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诊断差异带来的问题,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将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加准确和一致的诊断结果,进而得到更加精准的治疗。此外,国家标准的制定也能够推动牙齿发育异常的研究和发展,为口腔医学的疾病诊治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按照新版ISO标准制定“牙科学 口腔畸形的命名 第2部分:牙齿发育异常”国家标准,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通过明确规范诊断,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及实现统一命名,国家标准将推动口腔医学的发展并提升口腔疾病诊治水平。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具体描述了牙齿发育异常的命名法及其表示代码,以方便数据输入并支持语义层面的互操作性。该命名法涵盖了牙齿的各种发育病变。